我以前一直為工作和生活中的瑣事感到焦慮,常常忙到筋疲力盡卻不知道到底完成了什麼。這促使我開始探索更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方法。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,或許對你也有幫助。
我的工作流程
流程很簡單:
- 待辦進入
- 開始工作
- 完成工作
待辦進入
我用 TickTick 滴答待辦 App。它操作直觀,可快速記錄,也能按四象限分類。對我來說,這工具的好處是能清楚看到哪件事重要、哪件事可以放一放。
有個小原則,我只把重要的事放進待辦清單。不重要的事,直接排除。有時候會糾結:這件事到底重不重要?我會停下來問自己,這對長期目標有幫助嗎?
我的分類方式
我把事情分成幾類:
- 工作:與事業成果有關
- 健康:運動、飲食
- 關係:人際維繫
- 家庭:家人相關
- 學習:探索新知
- 娛樂:純粹放鬆
舉個例子
這篇文章,是我放在 "學習" 類別裡的一項待辦。我在週一早上就決定,把週一晚上 9:00 到 10:00 的時間完全留給這篇文章。這段時間內,我會確保沒有其他打擾,手機通知靜音,專注地完成這個目標。這樣的安排讓我心裡更踏實,因為有明確的時間框架,也能避免拖延。
開始工作
工作時,我喜歡用些小技巧幫助自己專注。
背景音樂是我的默契搭檔,或者會開啟潮汐 App 模擬自然聲音。我不特別強迫自己按 25 分鐘的番茄鐘工作,但感覺累了,就停下來休息。
有時候,突然被打斷,腦子裡的思路會跑掉。所以,我習慣在離開前,快速寫下幾個大綱,方便回來時迅速接上進度。
完成工作
完成一項任務時,我總會有一種小小的滿足感。
- 在 TickTick 上打個勾,像是一種儀式感。
- 稍微記錄這項任務花了多少時間。有些事,看起來簡單,實際卻要花更多功夫。
- 如果沒完成,我會問自己,哪裡出了問題:目標不清楚,還是方法不對?
每天,我希望能完成當天該完成的事。如果還有遺漏,就調整計劃。睡前,完成一件小任務,比如泡杯好茶,讓自己帶著愉快的心情入眠。
這就是我的時間管理方式,一步步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。
1. 工具選擇: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工具,例如 TickTick。
2. 任務分類:將待辦事項分成不同類別,明確每項任務的重要性。
3. 時間保護:為重要任務設定固定的專注時間,避免外界干擾。
4. 專注技巧:透過背景音樂或潮汐 App 創造專注環境。
5. 檢討與調整:完成後檢視時間分配,未完成時分析原因,隨時調整。
6. 儀式感:透過打勾或其他小動作,給自己正向回饋。
7. 每日完成:確保每天完成目標,給自己一個愉快的結尾。